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2019-05-03 阅读: 5130 次

 

 

 

QQ图片20180629163928.png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武术功法的内涵和实用价值着手,结合传统养生学理论知识,对武术功法的养生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武术功法运动是一项很好的养生项目,具有养身、健身、护身等健身养生价值。

关键词: 武术 功法运动 养生 价值体现

功法运动是武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与格斗技术而进行的一项专门性练习。由于功法练习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武术习练过程中要进行的一项基本功训练,而对它的研究多停留在其辅助功能上,对功法单独的养生健身效果研究较少。随着中国武术在海内外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对武术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对它越来越喜爱。再加上武术研究者对武术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从技术动作、攻防意识等方面进行挖掘与整理,而且越来越重视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强身健体,调理身心的价值渐渐被丰富起来。作为武术内容之一的功法运动,对人体保养身心延年益寿的养生功能日渐被人们认可。

1.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阐释

1.1武术功法运动在武术定义中的凸显

要说明一个事物,首先要认识该事物是什么,弄明白它是什么,才能很好地着手进行解释说明。因此,我们要对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进行解释,就要首先对武术功法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1932年颁布的《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中对武术概念的表述:国术原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给自卫技能,一方面可以锻炼身格之工具。”196110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2]写道: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这里的有关锻炼方法指的就是现在的武术功法,当时没有明确对其说明。19908月,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明确提出:武术……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周伟良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中对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3]20044月,《中华武术》刊登洪浩博士现代武术的三次革命与概念嬗变”[4]一文,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武术功法的发展情况,并在文章末尾写道:3次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此次革命也必将影响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认识,让我们期待着武术概念的第3次嬗变,期待着多年来被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的功法运动加入武术概念的家庭。到了2005年蔡仲林和周之华主编的武术教材《武术》对武术的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5]。从以上对武术的定义和有关武术功法的文献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武术的功法运动有原来的不突出,到现在以定义的内容明显地被提出来,乃至出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样极力推崇和重视武术功法的拳谚。一方面说明了功法运动在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的同时,另一方面不难看出,功法运动的地位也是一步步提升,逐步受到人们重视。

1.2武术功法运动的内涵

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是由若干拳种组合成的一个体系,据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武术挖掘整理活动中总结,中国武术共包含129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学者们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名目众多的徒手和器械套路,统称为套路运动;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变化莫测的攻防技法,称为格斗运动;把这些拳种所包罗的琳琅满目的练功方法,称为功法运动”[1]。也就是说武术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提高某种技击能力为最终目的、专门的练习活动的总和(包括练习内容和方法)。

1.3武术功法运动包含的内容

从文献资料看,集中记述武术功法的有明代的《易筋经》、清代刻本的《内功图说》、民国年间(1911—1949)出版的《少林七十二艺》和《练软硬功秘诀》等。19908月出版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7]中,将上百种练习形式不同的功法,分为柔功、硬功、轻功、内功和感知功五类。这里我们借鉴2005年蔡仲林和周之华主编的武术教材《武术》对人们常见的功法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功法运动主要是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练习服务的,当然也有专门只练习功法运动以达到健身的,如专练马步桩以增加腿部力量,专习排打功以增强人体的抗击打能力,等等。功法运动的内容随着武术的发展更丰富多彩,下面按形式和功用讲武术功法运动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和柔功四类。

2.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健身功能,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被作为保健功法和保健疗法引入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到21世纪初期,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向全国发出征集武术健身方法的通知,拉开通过武术功法健身的新一轮高潮。从人们的习练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术功法运动和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养生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其运动形式看,它们都是通过调形调息调心进行的,注重人体全面的、整体的修炼。

2.1武术功法运动中的调形功能

调形,即调整身体运动时的姿势以适应锻炼的基本要求,调形的方法常用卧式、坐式和站式(含行走)三大类。中医认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武术功法运动中的柔功锻炼的目的,就是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武术硬功就是锻炼和提高人体的攻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的练习方法。这类功法的锻炼目的在强筋骨、长力气的同时,将人体锻炼成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所谓金刚之体

2.2武术功法中的调息功能

调息,即调整呼吸,古代称为吐纳。通过调整呼吸,在意念的支配下主动吸收新鲜的氧气和自然界中各种有益于身体的精微物质(如空气中的负离子),同时排除体内的浊气、废气;调动人体之内气,增补人体先天之元气。并通过意识使之逐步聚集、储存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使其循经络路线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体内真气充实奇平衡,实现扶正法邪健身之目的。武术功法运动强调整体性,讲究内外兼修,其练习的要点和难点在于通过练内功,培养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内外合一地以身发力。显然,内功功法练习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

2.3武术功法中的调心功能

调心,即调整锻炼者的意识,使锻炼者自身的思想、情绪、意识逐渐停止活动,安静、清静下来,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身心平衡状态、调心在三调中最重要,只有使心进入一(即正念),或无念(即无后天意识支配状态),才能开发体内的潜能,全身肌肉、神经、血管等各部器官的组织细胞才得到充分放松,体内的生理、心理功能调节才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最佳协调和统一。而武术功法运动则以调心养神锻炼为主要目的,其依据是心主神明的中医理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只有通过积神生气,积气生精的锻炼方法,使人体精、气、神充盈、平衡,人才是健康的体现。肉体健康,心理、生理不健康者,不是健康之人也。武术项目中的太极拳、气功,对练精生气、养神健身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和效果。

3.结语

武术功法运动的很多练习内容都与传统养生理论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调形调息调心达到调节人体身心平衡的功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武术功法运动在为套路和搏斗服务的同时,其养身、健身、护身等价值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强身健体、调养心神、平衡身心的一种养生手段。

 

 

武道网商务合作

QQ:1295179977